聚焦全國兩會|《中國郵政快遞報》刊發李建衛代表——?打造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直通車
全國人大代表李建衛:
打造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直通車
全國人大代表李建衛:打造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直通車

“快遞物流企業直接對接基地,可以找到更加新鮮的瓜果蔬菜,保障農產品保鮮時長。同時,我也建議快遞物流企業可以多應用現代化的冷藏技術,加快冷鏈物流建設,這對于降低農產品損耗、增加農產品銷售半徑、助農增收都有很大幫助。”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李建衛帶來一份關于推動生鮮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打造“河北凈菜進京”直通車的提案,建議以“河北凈菜進京”直通車為試點,緊緊抓住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關鍵環節,推動規模化社區生鮮銷售終端的發展,打造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直通車。他認為,在這一過程中,快遞物流企業大有可為。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作為北方地區蔬菜生產大省的河北省大力推進“河北凈菜進京”工程,保障了首都居民的生活消費,推進了京津冀農業聯動和城鄉協同發展,但在生鮮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方面仍面臨一些現實問題。
李建衛介紹,目前,河北多地推動“河北凈菜”走進北京的食堂、超市、社區,形成了以凈菜加工為核心的現代化全產業鏈,主要“菜籃子”產品在北京市場占有率均超過四成,既豐富了北京市民的“菜籃子”,又鼓起了河北農民的“錢袋子”。
作為一名扎根一線的物流企業代表,李建衛發現,“河北凈菜進京”工程推進過程中,尤其在生鮮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方面仍面臨一些現實問題。他表示:“其中一個就是農產品供應鏈鏈條長。比如一顆大白菜,從種植、收獲、加工、儲藏、分揀、運輸,到終端銷售,涉及包括種植(養殖)戶、代辦企業/經紀人、加工企業、物流企業、經銷商及供應鏈企業等多方主體,中間分級多、流轉時效低,導致損耗嚴重,這是國內生鮮農產品行業一直以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農產品銷售終端品牌效應亟待加強,農產品可追溯體系也有待完善。就拿品牌效應來說,這不僅是有無品牌的問題,更是一個意識問題。大家應意識到,要把品牌效應作為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李建衛表示,目前農產品銷售終端品牌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缺乏深入人心的品牌和市場影響力。一方面,農產品銷售終端大多以“小菜檔”的形式存在,缺乏品牌化經營意識,導致生鮮農產品在流速、流體和流量上規模偏小;另一方面,品牌化的連鎖經營企業鳳毛麟角,相應的規范和條例落實起來比較困難,造成了農產品銷售終端的標準化體系難以建立,缺乏有效的行業監督,不能有效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對此,李建衛建議,打造高效暢通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緊抓農產品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建立高效的生鮮農產品物流系統,倡導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的一站式配送,推廣“生產基地+冷鏈配送+生鮮銷售終端”的產運銷一體化模式,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物流成本,確保農產品新鮮度;按照生鮮銷售終端的需求,引導種植基地調整農產品的品種和產量,促進供需雙方的科學有效銜接。
“在這方面,我們已經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李建衛介紹,該企業堅持雙線并行,在快運方面,目前在河北11個市都設有市級配送中心,縣級網點120余個。在農產品供應鏈方面,上游鏈接農業基地,下游鏈接城市餐桌,創新農產品供應鏈新發展模式,發揮自身物流系統、冷庫、冷藏車等冷鏈設施優勢,整合帶動農業基地,打造農產品進城直通車。“我們直接把冷鏈車開到全國各大農產品基地,再通過我們的銷售終端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李建衛表示。
“一定要重視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李建衛建議,支持社區生鮮銷售終端品牌化。大力扶持社區生鮮零售業的發展,尤其是主體企業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創新運營模式的社區生鮮連鎖超市的發展,提升銷地終端送達時效和品質保障,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形成“品牌+產業”雙輪驅動的創新發展模式。同時打造響亮的河北生鮮銷售終端品牌,推動河北生鮮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成為供應京津市場的新生力量,使“河北凈菜進京”這項利國利民工程在社會上有群眾基礎、在項目推進中有穩定抓手、在市場上有核心競爭力。
“我始終認為,在推動生鮮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打造‘河北凈菜進京’直通車過程,快遞物流企業連接生產和銷售兩端,責任重大,大有可為。我也將繼續為‘河北凈菜進京’,為更多生鮮農產品‘走出去’作出更多嘗試。”李建衛說。
▲內容轉載《中國郵政快遞報》